父母在教導孩子聽話之前,首先要自己有原則有底線,說到做到。

  但是不少家長也抱怨,就算自己廢了半天勁立好規(guī)矩,可是家里的老人輕而易舉就把規(guī)矩打破了,熊孩子是一夜回到解放前。

  所以,如果大家想解決和老人溝通這件事,今天就簡單地說一下,盡量長話短說。

  如果你真的是想解決問題,希望你能試一試下面的幾條建議,從改變自己的溝通方式做起,才是有效的方向。就算沒有說服老人,至少不會弄得家庭關系緊張。

 



  一、讓老人刷足存在感

  很多時候,老人總想按照她那一套來,其實是在刷存在感,她們只是是想證明,我經(jīng)驗豐富,我很有用。證明了這些,她們的終極目的其實是“你要尊重我”。

  所以,你越是用各種方式證明她的做法不對,她就越是反彈強烈,因為她會覺得你是在“嫌棄”她。

  所以,無論是婆婆還是親媽,一定把尊敬的工夫做足了,奉行三多原則——多請示,多拍馬,多感恩:“媽,多虧有你來,要不我可什么都不懂”“媽,你看看這可怎么辦啊?”“媽,你太厲害了,我怎么沒想到呢!”。

  老人家有存在感了,覺得你打心眼兒里尊敬她,當你偶爾提出一些建議的時候,她才會把焦點放到這件事情本身上來,而不是給你扣“不聽長輩話”的大帽子。

  如果你覺得你說不出來那么肉麻的話,那可以考慮用下面這一招。


  二、拿出真金白銀出來

  一般如果老人知道,她付出的勞動有利益上的回報,就不會太在意存在感。里子夠了,面子少點也沒關系??!

  如果你覺得像付保姆工資那樣給老人錢感覺太生硬,那就提前找個年啊節(jié)啊給你家老人包個大紅包,或者投其所好買一些貴重點的東西送給老人。

  當然,你如果讓你家老人來幫忙,就是為了省點保姆錢,那就活該被老人管著。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,你享受了好處,就要付出代價,很公平。


  三、別把老人當假想敵

  你和老人的目標其實是統(tǒng)一的,都是想要照顧好寶寶,是合作關系,不要寶寶一有什么問題,就覺得是老人的過錯。

  既然把孩子交給了老人帶,就要充分放權,原則問題多溝通搭成一致,細節(jié)問題就不要管。譬如,你可以要求別讓小寶寶吃鹽,但是每天具體吃些什么,就不該插手了。你越是在小問題上不計較,在大問題上,老人才會越重視你的意見。

  如果你看不慣老人帶娃,最好的辦法就是盡量自己帶,而不是指責老人的過錯。


  四、做到有效溝通

  請不要在“我是正確的,所以你該聽我的”這個邏輯上走火入魔,這樣你和固執(zhí)的老人也沒什么區(qū)別。說服一個人要嘗試多種方法,但是要從對方角度出發(fā),說到對方心里才真的有用。

  譬如“媽,我知道你覺得布尿布對寶寶好,這個布尿布干爽的時候確實比尿不濕強,但是寶寶一會兒就一尿,總得換啊洗啊,多累啊,你也不是年輕那會兒了,別累壞了。尿不濕我們換勤一點,寶寶也不會不舒服的,你來是來和寶寶享受天倫之樂的,不是蹲在洗手間洗尿布的??!當然,您要非洗,我也不攔著,但是我覺得您應該把生命浪費在美好的事情上是吧!”

  感覺很難拒絕吧。

  和老人溝通,確實是不太容易的事情,但是努力嘗試溝通,總比針鋒相對或者憋出內(nèi)傷好得多。

  誰帶娃都不容易,尤其是年邁體弱的老人,更需要理解與關懷,而不是不滿和指責。設身處地,從對方的角度想問題,永遠都是溝通的基礎。